青春心向党 羌寨绘振兴 —— 经管学院 “经” 研北川・羌韵发展观察团实践纪实
来源:   作者:编辑:许军红   点击数:   日期:2025-07-05   字体:【
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深化国情民情认知、坚定理想信念、站稳人民立场,将青春力量融入祖国建设与基层服务的实践中,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“经”研北川・羌韵发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观察团(以下简称 “观察团”)于 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赴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开展实践活动。团队由李骞老师带队,14名学生共同参与,围绕乡村振兴建设成就调研、羌族文化传承体悟、反诈普法知识宣讲等主题,实地感知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成果,深度探寻当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路径。

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村的典型代表,石椅羌寨如今已蜕变为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。走进羌寨,枇杷、蜂糖李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,远销全国各地,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;耳畔回荡着村民淳朴悠扬的羌族民歌,眼前是热情好客的羌族群众,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,让观察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村寨的生机与希望。

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与文旅宣传,观察团与村民围坐畅谈,展开深度调研。交流中,成员们既沉醉于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蕴——从羌绣独特的针法技艺到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无不彰显民族智慧,也敏锐捕捉到羌绣产业发展的现实瓶颈,如核心针法传承后继乏力、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。结合经管专业视角,团队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:一方面,建议政府借助短视频平台强化精准引流,通过生动呈现羌寨民俗、非遗技艺等内容激活文旅消费潜力,实现经济效益提升;另一方面,推动培育本地 “推介官” 直播矩阵,支持传承人与手艺人常态化开播,既扩大文化传播声量,又通过电商带货直接增加线上销量与绣娘收入。

反诈普法宣讲是本次实践的特色环节。宣讲前,观察团先对村民开展反诈认知调研,结果显示: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践行者,村民对传统诈骗手段已有一定防范意识,但超半数受访者对AI换脸等新型诈骗技术缺乏了解,甚至闻所未闻。针对这一现状,团队结合村民生活实际,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,用通俗语言拆解 AI换脸诈骗的实施过程及法律应对办法,例如模拟骗子利用AI技术伪造亲友影像实施借钱、转账等诈骗场景,详细讲解应对策略与维权途径。此次宣讲不仅提升了村民对新型诈骗的辨识能力,更强化了其防骗意识与法律观念,为羌寨居民的财产安全筑牢保护屏障。宣讲活动得到羌寨党支部陈爱军书记的高度认可,他表示,这对推动羌寨法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。

在石椅羌寨村委会,观察团与陈书记展开座谈交流,全面了解村寨振兴的实践路径。陈书记回忆,震后初期,村寨面临重建任务艰巨、物资短缺、房屋损毁严重等多重挑战。在党的坚强领导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,仅用两年便完成灾后重建;随后依托羌族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与特色农产品项目,实现了从灾后恢复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。

实践期间,观察团在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多篇调研纪实作品,累计浏览量超6000次。作品聚焦石椅羌寨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成就,有效提升了羌族文化、生态旅游及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与吸引力。

从羌族村落流淌的千年文化底蕴,到村委座谈中鲜活的乡村振兴故事,观察团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团结奋斗下,古老羌韵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浪潮中焕发的蓬勃生机。此次以“经研北川探发展・羌韵流芳共振兴”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既是一次扎根基层的调研行动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成员们纷纷表示,此次社会实践的宝贵经历,更加坚定了青年学子永远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,经管学子将始终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,将文化传承扛在肩头,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发展,以奋斗践行青春誓言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






图/文:吴怡    初审:李骞   复审:王志萍    终审:范雪刚)


版权所有:经济与管理学院

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联系电话:0832-2342328 邮编:641112 新商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